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連向這個比對檢視

Both sides previous revision 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前次修改
annan:zone02_taijiang [2025/04/01 22:45]
kenski
annan:zone02_taijiang [2025/04/01 23:08] (目前版本)
kenski [Tour::台江生態文化園區]
行 20: 行 20:
     * 河道由來是因為清道光年間曾文溪大改道,台江淤積成沙洲,為了能將貨物輸出,改由國賽港(國聖港,今七股潟湖)進出,當時台江地區主要的進出口貿易商「府城三郊」集資雇工開鑿鹿耳門「竹筏港」,以便能進入城西的五條港。     * 河道由來是因為清道光年間曾文溪大改道,台江淤積成沙洲,為了能將貨物輸出,改由國賽港(國聖港,今七股潟湖)進出,當時台江地區主要的進出口貿易商「府城三郊」集資雇工開鑿鹿耳門「竹筏港」,以便能進入城西的五條港。
     * 竹筏港溪雖不具運輸功能,但河道兩岸紅樹林形成美麗的樹林隧道。     * 竹筏港溪雖不具運輸功能,但河道兩岸紅樹林形成美麗的樹林隧道。
 +    * <wrap hi>四草cf.四鯤鯓</wrap> 鯤鯓湖紅樹林[[fb>61565942356115|生態觀光船]]🆕
   * 四草砲台   * 四草砲台
 ====四草綠色隧道==== ====四草綠色隧道====
行 52: 行 53:
 {{ :geog:709_taijiang_park.png?nolink|台江國家公園logo}}<wrap indent>臺南沿海地區為漢民族渡臺較早進入墾殖的地區之一,不僅保留有西拉雅平埔族文化歷史遺跡,漢民族各時期的墾殖史蹟,更是豐富而完整;台江內海及曾文溪改道等地形變遷,尤其饒富滄海桑田的變化過程。本地區因長期作為鹽田、港埠與魚塭等使用,在臺灣經濟的快速發展過程中,保存了幅員廣大的珍貴濕地生態系,其間不僅分布大量的紅樹林,並成為黑面琵鷺等珍稀鳥類重要的棲息地。</wrap> {{ :geog:709_taijiang_park.png?nolink|台江國家公園logo}}<wrap indent>臺南沿海地區為漢民族渡臺較早進入墾殖的地區之一,不僅保留有西拉雅平埔族文化歷史遺跡,漢民族各時期的墾殖史蹟,更是豐富而完整;台江內海及曾文溪改道等地形變遷,尤其饒富滄海桑田的變化過程。本地區因長期作為鹽田、港埠與魚塭等使用,在臺灣經濟的快速發展過程中,保存了幅員廣大的珍貴濕地生態系,其間不僅分布大量的紅樹林,並成為黑面琵鷺等珍稀鳥類重要的棲息地。</wrap>
   * 台江國家公園計畫   * 台江國家公園計畫
-    * 於民國98年報經行政院正式核定,為臺灣第8座國家公園,同年10月15日內政部正式公告成立、12月28日管理處正式揭牌,是首座由地方催生、中央接手設立,也是唯一兼具歷史文化、自然生態、漁鹽襲產資源特色,並強調「與地方共生」的國家公園。 +    * <wrap lo>於民國98年報經行政院正式核定,為臺灣第8座國家公園,同年10月15日內政部正式公告成立、12月28日管理處正式揭牌,是首座由地方催生、中央接手設立,也是唯一兼具歷史文化、自然生態、漁鹽襲產資源特色,並強調「與地方共生」的國家公園。</wrap> 
-  * [[https://www.tjnp.gov.tw/|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 園區總面積合計39,310公頃+    * [[https://www.tjnp.gov.tw/|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 
 +  * 園區總面積合計39,310公頃
     * 陸域部分包括台南市鹽水溪至曾文溪沿海公有地及台南縣的黑面琵鷺保護區、七股潟湖等範圍,面積4905公頃,強調以孕育生物多樣性濕地、先民移墾歷史及漁鹽產業文化三大特色為計畫主軸     * 陸域部分包括台南市鹽水溪至曾文溪沿海公有地及台南縣的黑面琵鷺保護區、七股潟湖等範圍,面積4905公頃,強調以孕育生物多樣性濕地、先民移墾歷史及漁鹽產業文化三大特色為計畫主軸
     * 海域部分包括沿海等深線20公尺範圍,鹽水溪至東吉嶼南端等深線20公尺所形成之寬約5公里,長約54公里之海域,亦即以漢人先民渡台主要航道中東吉嶼至鹿耳門段為參考範圍,面積34,405公頃。     * 海域部分包括沿海等深線20公尺範圍,鹽水溪至東吉嶼南端等深線20公尺所形成之寬約5公里,長約54公里之海域,亦即以漢人先民渡台主要航道中東吉嶼至鹿耳門段為參考範圍,面積34,405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