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annan:zone02_taijiang [2024/11/06 10:02] 127.0.0.1 外部編輯 |
annan:zone02_taijiang [2025/04/01 23:08] (目前版本) kenski [Tour::台江生態文化園區] |
||
---|---|---|---|
行 1: | 行 1: | ||
+ | ~~NOTOC~~ | ||
===== Tour:: | ===== Tour:: | ||
{{keywords> | {{keywords> | ||
- | 台江內海本來一片汪洋,清朝時候,在河川不斷輸送泥沙之下,不到三百年陸化,由北到南的溪流,曾文溪(尤多)、鹽水溪、柴頭港溪、竹溪、三爺宮溪、二仁溪都做出很大的貢獻。 | + | >台江內海本來一片汪洋,清朝時候,在河川不斷輸送泥沙之下,不到三百年陸化,由北到南的溪流,曾文溪(尤多)、鹽水溪、柴頭港溪、竹溪、三爺宮溪、二仁溪都做出很大的貢獻。 |
+ | > 台江生態文化園區富含生態、歷史、宗教景觀。不同於台灣西部或其它縣市的濕地,不只是自然生態,還有古戰場的歷史遺跡。 | ||
<tabbox 九大文化園區> | <tabbox 九大文化園區> | ||
{{youtube> | {{youtube> | ||
行 7: | 行 10: | ||
<tabbox Taijiang Inner Sea> | <tabbox Taijiang Inner Sea> | ||
{{youtube> | {{youtube> | ||
+ | <tabbox 小螃蟹遊台江> | ||
+ | #繪本 | ||
+ | {{youtube> | ||
</ | </ | ||
- | * 台江生態文化園區富含生態、歷史、宗教景觀。 | + | * 🔗[[annan: |
- | * 不同於台灣西部或其它縣市的濕地,不只是自然生態,還有古戰場的歷史遺跡。 | + | * 🔗[[annan: |
- | * [[annan: | + | * [[gid> |
- | * [[annan: | + | * 河道由來是因為清道光年間曾文溪大改道,台江淤積成沙洲,為了能將貨物輸出,改由國賽港(國聖港,今七股潟湖)進出,當時台江地區主要的進出口貿易商「府城三郊」集資雇工開鑿鹿耳門「竹筏港」,以便能進入城西的五條港。 |
- | ====四草綠色隧道==== | + | * 竹筏港溪雖不具運輸功能,但河道兩岸紅樹林形成美麗的樹林隧道。 |
- | * [[whereis: | + | * < |
- | * 水道旁三種紅樹林植物: | + | |
- | * 紅樹林樹冠層與其間活動的鳥類,紅樹林潮溝可見招潮蟹與彈塗魚 | + | |
- | * [[map> | + | |
- | * [[http:// | + | |
- | * < | + | |
* 四草砲台 | * 四草砲台 | ||
- | {{youtube>QHLtvi8DeZU? | + | ====四草綠色隧道==== |
- | <wrap info>影片來源 鹿耳社區</wrap> | + | * [[whereis: |
+ | * 四草紅樹林綠色隧道 <wrap lo>有袖珍版亞馬遜河之稱</ | ||
+ | * 水道旁三種紅樹林植物: | ||
+ | * 紅樹林樹冠層與其間活動的鳥類,紅樹林潮溝可見招潮蟹與彈塗魚 | ||
+ | * # | ||
+ | |||
+ | <html> | ||
+ | < |